日前,國家統計局發布了11月70城房價數據。 6月份,70城新房只有12個城市新房價格下跌,到了11月份,有59個城市新房價格下跌,新房價格環比仍然保持上漲的城市數量跌破兩位數,僅剩9個。 
今年,在房地產長效機制的去泡沫攻勢下,開發商、供應鏈、銀行、購房者、地方政府等,對地產的信心、信賴度都在下降。銀行不愿貸款,供應鏈不愿意拖欠結算,購房者預期減弱,地方政府從嚴調控,等等夾擊下房地產商只能減少拿地,打折降價維持生存,土地流拍現象不斷加劇,這樣一來又進一步降低市場預期,最終形成惡性循環,導致市場急速下墜。 對房地產小試牛刀,便引發了現在系統性的問題,房地產調控的重要性和復雜性不言而喻,也反映了,治理房地產難題,一次性“下猛藥”可能會適得其反。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,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提出,“房地產是支柱產業”,讓許多人感到意外。 其實我覺得,不用過度解讀,“房住不炒”是房地產頂層設計,調控定力會長期保持,短期內政策或有調整,但不會回到過去一放就漲的怪圈。炒房暴富的時代已經過去,就好像部分房企,三道紅線出來之后還是走高周轉的老路,最終導致資金鏈斷裂暴雷。今后房地產,無論是房企還是個人,風險自擔,如果加杠桿炒作,砸在手里的可能很大。 調控的目的,既是要擠掉泡沫,也是要積極引導房地產走上正軌。房子本身只是容身之所,住有所居、住有美居是亙古不變的追求,在行業收益平庸化以后,把本該有的行業運行邏輯潛能激發出來。 所以,2022年不要指望房價暴漲。在穩增長的目標下,不同城市不同板塊或許會有結構性差異,部分(一線,核心二線,核心板塊)可能出現恢復性反彈,但大多數地區上漲動力不明顯,房價穩定甚至陰跌的概率更大。
|